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受保护的古树已经几百几千岁了。那这些树的年龄是如何测出来的呢?科学家是怎么不用砍树就知道树的年龄的呢?
要准确知道树的年纪,数年轮依旧是必须要过的坎。只是对于这些珍贵的老树,可不能使用斧头这样简单粗暴的手段。我们只需用专门的钻头取出一小段的木质部,就可以将对树的伤害降到最低。
钻树芯要使多大劲,就得看这树的“体质”。不同的树材质地都不一样,钻树芯的难度也不一样。因为老树的木质部是空心的死细胞,腐烂的情况倒也常见。也有肯定不会空心的树种——比如各种红木,反正我是不敢想象给红木测龄是怎样的场景,不知道钻头是否能打得进去,不知道废掉多少钻头。
一般来说,采集的树芯只要钻到一半多一点就行,无需“一枪钻透”。为了其他生态研究需要(年轮除了显示年龄,还能看出不同年份的气温变化、光照情况等信息),还会在一棵树上,120度的夹角上钻三个孔。钻下来的圆柱形树芯会暂时塞进吸管里,你没听错,咱们喝奶茶的吸管还有这等妙用。吸管很方便携带,硬质塑料壳能很好保护树芯不被破坏和折断。
之后,回到实验室再取出来放在一个方形的卡槽中,这时候的树芯表面粗糙,不太能看清年轮,还需要用砂纸打磨抛光,年轮的痕迹便能显现出来。
当然,不是所有的树都可以钻。钻树芯虽然把伤害降到了最低,但对树木还是有伤害的。那么,这些受保护的古树又是如何测出年龄的呢?
对于著名人文景点中的古树,可以根据历史文学记载推测会更精准。但生态学上要测的多是深山老林无人问津的树,这种情况还是得钻孔,但不能钻老树,而是要拿它附近的年轻树动手。
这是因为树的年龄和树的胸径是有一定的关系,长一岁,多少会往外粗一圈。所以通过测周围不同年纪小树的年龄与胸径的比值,制作曲线,就能通过老树的胸径推算出它的大概年纪了。不过这种办法不够精准,毕竟几百年来气候可能会发生变迁,这样树每年的生长情况也有所不同。
不管怎么说,虽说有相对成熟的测树龄技能,但其中的艰辛要亲自钻一钻才知道,每每站在树前,拿着生长锥,我们都希望老树能向我们介绍:“嘿,小娃娃们,老头我今年已经1024岁了。”(来源:科学辟谣平台科普中国 作者叶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