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梅)记者从10月14日在柞水县召开的科技部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我省通过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大力促进科技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使科技扶贫有力地支撑了全省脱贫攻坚工作。
我省形成了“四级书记”抓扶贫联动的机制。在科技部的主导下,部、省、市、县四级科技管理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科技扶贫团,形成了“四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在科技扶贫团的共同努力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秦巴山、吕梁山主要经济作物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已完成立项;佳县“张杂13号”新品种实现了产量翻番。
我省积极发挥创新平台在科技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我省通过实施县域创新驱动示范工程,支持每个县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平台,部署科技项目;开通农业科技云,开发科技特派员APP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建立了基于专家、企业、农户关系为纽带的云端农业问诊模式,形成线下农业实体与线上农业科技云服务实时互动、有机衔接的良好格局;发挥杨凌示范区作用,支持示范区在56个贫困县(区)建立了主导产业示范基地,在23个县建立了县域创新试验示范站,每年为贫困县培训农业科技骨干1万多名;创新科技扶贫新模式,大力推广以大学为主体的“试验示范站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技物结合的农技服务“大荔模式”,以“星创天地”为载体的“大众创新创业模式”。截至目前,全省73家“星创天地”累计吸收返乡大学生、创客1361人,孵化企业161个。
我省大力发挥科技项目在扶贫中的引领作用。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现状,省科技厅组织实施特色产业创新链计划项目。2018年,省级财政科技资金在贫困县(区)共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71项、经费1.1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攻克了主导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产业扶贫提供了科技支撑。
与此同时,我省先后出台了《陕西省深度贫困县科技扶贫行动计划》《陕西省科技扶贫项目实施细则》,建立了科技扶贫项目绿色通道,并支持每个地市建立一个“政产学研用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或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体系。同时,我省通过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全面实施反向科技特派员工作、动员全社会科技力量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等措施,积极引导科技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