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客户端

图片
首页/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 正文

渭南高新区:构筑3D产业发展新高地

来源:渭南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18-05-10 00:00


本报记者郑栋通讯员周微娟

 2018年1月28日,卢秉恒、孙伟、左世全、黄卫东、李涤尘、黄声野……这些中国3D打印行业的知名专家齐聚渭南高新区,共话行业发展前景。
 这场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主办,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所、渭南高新区管委会、北京赛迪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渭南高峰论坛暨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年会在渭南召开,从一个侧面见证着渭南高新区在增材制造产业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同日,渭南高新区被中国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确定为中国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产业化基地。陕西聚高、陕西百普生、渭南非凡士等企业还现场签订了3D打印合作项目。
 近年来,渭南高新区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培育和发展3D打印产业作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的主攻方向。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渭南高新区逐渐形成了“6+1”的3D打印园区化承载模式和“3D打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个全国领先的增材制造产业高地,正在三秦大地加速崛起,与全球科技浪潮同频共振。渭南高新区正迈上3D打印产业发展的快车道,跑出追赶超越的新速度。

  挥舞创业彩笔搭建产业集聚创新平台
  渭南高新区围绕园区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技术服务为引领,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完善产业链条。他们从推行集约服务入手,加速3D打印产业化发展,通过建设专业化的产业发展公共平台,吸引聚集3D打印企业,把零星的需求集中到一起,做成“大蛋糕”。
  围绕3D打印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渭南高新区累计投资7亿元,先后建成了占地460亩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和占地50亩的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产业园,着力培育3D打印产业发展数字智造产品应用创新创业孵化、3D打印项目企业生产制造及数字软件技术云设计、云制造网络化应用服务三大基地。
  渭南高新区与西安交大、西工大、清华大学等20所高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卢秉恒院士、李涤尘教授、黄卫东教授等12个国内3D打印知名团队;和西安交大等高校共建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筹建增材制造国家创新中心。仅2017年,渭南高新区就成功获批国家3D打印产业技术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3D打印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3D打印众创空间等4个国家级平台,以及陕西省互联网与制造业示范基地、陕西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陕西省技术转移示范中心等3个省级平台。此外,渭南高新区省级增材制造标准委员会获批筹建,渭南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产业园主体封顶,西安理工大学异地孵化器开始运营,安泰科技金属粉末中心建成投用,渭南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逐年增强。
 培育多元产业打造“3D打印+”发展新动能
  从单纯的3D技术,到初步形成“3D打印+航空”“3D打印+医疗”“3D打印+文创”“3D打印+铸造”“3D打印+教育”等一系列“3D打印+”产业模式,渭南高新区培育多元产业,提出围绕3D打印产业化示范及应用推广,全力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3D打印产业培育示范基地的整体目标。
  借助3D打印技术优势,解决传统产业技术难点、痛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孵化各种类型中小科技企业。目前,3D产业园区已成功孵化了陕西增材院、陕西智拓、陕西聚高、渭南领智、渭南鼎信等65家企业,入驻企业数量逐年翻番。
  随着规模效应、人才集聚优势的显现,2017年渭南高新区新引进和孵化企业33家,产业孵化速度明显加快。同时,新引进和孵化企业绝大多数拥有自主bbin客户端,团队核心骨干全职进驻园区,其中金属增材制造、生物增材制造、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固相增材制造、增材制造专用材料、三维扫描等一批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在航空航天、医疗、教育等国家重要领域获得了成功应用,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在孵企业多数具有较强盈利能力,产业规模呈倍增态势,一些企业快速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产业孵化效益增强,打响了渭南增材制造品牌。
  渭南高新区企业陕西智拓获第六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组决赛第三名,是渭南市在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中的最好成绩。固相增材制造、聚醚醚酮打印等多项技术国内首创、国际领先。陕西聚高、陕西百普生等企业5项3D打印生物制造技术实现世界首例临床应用。
 做优园区服务书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创新人才支撑。渭南高新区全力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积极引进培养3D打印行业人才。目前,全区累计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余名,产业化工作处在国内第一梯队。渭南高新区采取政府、企业、学校相结合的办法,多层次培养3D打印创新人才和实用人才,快速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的3D打印人才队伍。
  在政府层面,渭南高新区制定“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培育示范基地”四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命名、设定、评选及奖励的措施和程序。针对企业人才培养,渭南高新区充分发挥渭南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培育基地。2017年,渭南高新区出台《激励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获得5万元至100万元的扶持资金,享受每月最高3000元的津贴补助;人才获得高新区突出贡献奖或入选青年科技军团的,给予丰厚奖励,享受购房补贴、子女上学加分、免费体检等优惠服务,并在指定书店、酒店、影院、体育馆和健身中心消费可享受优惠,为人才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环境。2017年,渭南高新区相继引进西安交大、西工大等专业团队6家,引进教授、博士、硕士等人才突破百人。
  保姆式服务保障。渭南高新区实施“开放式运作、封闭式管理”方式,确保为创新项目提供良好的成果转化、市场应用、bbin客户端保护等方面的支撑服务平台。渭南高新区对率先入区的3D打印研发专家和创业者,免费提供配套公寓、医疗服务等生活保障,协调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具体事项。对入区3D打印和新材料项目,渭南高新区推行“一门受理、全程代办、限时送达”的服务,提供住宿、办公、研发和生产场所;安排专人负责企业服务工作,全程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积极与职业院校联系,帮助解决应用型产业工人问题;帮助分析目标市场,协助对接应用客户,在企业出现技术瓶颈时,协调创新机构予以大力支持。
  政策资金关怀。为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创新创业,渭南高新区在土地、税收、厂房、办公、服务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对从事3D打印领域的核心团队,带成果、带项目入园区创业,3年内研发、办公、生产等场地实行零租金扶持;需要征地建厂的企业,建设用地优惠供给,全方位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此外,渭南高新区设立1亿元3D打印产业政府引导基金,成立中时鼎诚投资有限公司,设立规模为2.5亿元的国内第一支3D打印创投基金,主要投资3D打印全产业链应用行业。同时,渭南高新区成立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投融资担保机构,协调银行、基金和投资公司,为3D打印装备、软件开发、材料研制及应用行业提供金融服务。
 描绘创新蓝图塑造转型升级新格局
  2017年12月,工信部联合11个部门发布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这是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的一件大事。
  在这一行动计划征询意见阶段,渭南高新区多次受邀参与了工信部装备司以及赛迪研究院组织的讨论会,并结合发展实际,就相关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行动计划发布后,渭南高新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委托编写《渭南高新区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实施计划纲要(2018-2020年)》,指导全区未来几年增材制造产业发展。
  这个实施计划纲要主要依据《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陕西省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系列政策,结合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发展实际,制订了系统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纲要的总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协同创新、技术领先、应用驱动、分步实施”的发展原则,聚焦“1136”发展战略,即积极突破3D打印关键技术(“一突破”),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一培育”),着力提升协同创新、产业配套能力和行业应用水平(“三提升”),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关键技术突破行动、产业链条培育行动、行业应用推广行动、龙头企业培育行动、支撑体系完善行动(“六大行动”),探索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3D打印产业做大做强,最终实现“以3D打印为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
  具体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渭南高新区增材制造产业年均综合效益增速50%以上,增材制造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间接收益100亿元;关键核心技术初步实现与国际同步,工艺装备基本满足行业应用需求,生态体系建设显著完善,在部分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国际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渭南高新区建区30周年。站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渭南高新区将全力建设适宜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深入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将高新区打造成创新动力强劲、创业环境优越、产业特色鲜明、企业规模聚集、品牌效应显著的国家级3D打印产业培育示范基地。
  新起点迎来新机遇。渭南高新区正在用自身的发展实践,开启新时代增材制造产业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