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客户端

图片
首页/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 正文

结构持续优化 动力逐步转换

来源:渭南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18-05-09 00:00

本报记者 汪曼莉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针对“偏重”的产业结构而形成的产业体系,处于追赶超越阶段的陕西持续推进结构优化,大力推动动力转换,积极调整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省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经济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从产业结构看,煤炭等自然资源禀赋优厚和国家建设重点的倾斜造就了我省“偏重”的产业结构。“经过多年努力,我省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陕西省统计局首席分析师、综合处副处长张伟琴说,从历年产业结构变化看,第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稳定在8%-9%之间,2017年继续下降,为7.9%;第二产业占比走势呈倒“N”形,从1978年的52%逐步下降至1990年的41.3%,之后波动上升至2012年的55.9%,随后开始逐年下降,2016年下降至48.9%,2017年稍有反弹,为49.8%;第三产业占比走势呈“N”形,与第二产业趋势相反,从1978年的17.6%逐步上升至2001年的43.2%,之后波动下行至2012年的34.7%,随后开始逐年上升,2017年为42.3%。
  从企业结构看,以私人控股为主。2016年,陕西共有企业法人单位28.70万个,占全国的2.0%。从控股情况看,以私人控股为主,占企业法人单位数的84%,居全国第14位。但企业产值仍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私人控股企业数量大产值小。
  从区域结构看,差距在缩小。从衡量区域发展差异程度的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看,我省三大区域泰尔指数从2000年的0.18缩小至2016年的0.12,变异系数从0.28缩小至0.22。从三大区域GDP占比看,2016年关中、陕北、陕南分别占65.6%、20.2%和14.2%,与2000年相比,关中下降9.7个百分点,陕北和陕南分别提高8.9个和0.8个百分点。从三大区域经济增速看,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分水岭,金融危机之前,陕北地区增速持续领先、陕南最低,之后陕北地区增速持续低迷、陕南反超持续领跑。由此来看,我省在促进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政策成效显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我省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的“一二三”模式调整为“二三一”,处于以第二产业、特别是以工业支撑为主的产业格局。同时,从“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我省持续处于投资主导阶段,2016年投资贡献率达到59.8%,比消费贡献率高出19.2个百分点。
  我省新兴动力发展势头迅猛。一是创新驱动潜力无穷。陕西科教资源富集,创新驱动潜力巨大。2017年,陕西全年共申请发明专利4.66万件,同比增长106.5%,增幅全国第一;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13万项,合同成交总额921.55亿元。二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2017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2.5%,占GDP比重10.8%,成为我省又一新的支柱产业。三是工业新动力持续蓄积。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在工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推动下,我省工业高技术和转型升级新产品产量持续保持较快增长,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单晶硅、多晶硅产量成倍增长,手机、集成电路圆片、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增速一度高达50%以上。
  “‘优结构’是突破口,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能从根本上提高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转动力’是推手,在经济结构优化的带动下,经济增长动力逐渐发生转变,新动力逐渐成长、聚集,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张伟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