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江舟
从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来看,陕西新兴产业成长迅速,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陕西发展的新动能。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毕超分析,新兴产业稳步发展,将为陕西经济注入dafabet活力。在未来,优秀的人力资源将会成为陕西经济建设稳中向好的新因素。
3+11:科技企业孵化器越来越多
今年年初,科技部公布了2016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我省西安蒜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高陵渭北工业区建设有限公司、宝鸡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确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至此,我省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上升至27家。
记者从陕西省科技厅了解到,今年,陕西以增强区域双创内生动力为着眼点,发挥西安高新区、西咸双创基地等平台载体作用,继续深化企业内创、院所自创、高校众创3种众创模式,引导众创空间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把高端科学家和草根创业者结合起来,把大企业和小微企业结合起来,发挥双创新引擎作用。
作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首批陕西省及西安市创业孵化基地,西安蒜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主要孵化方向为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多维全体扫描、3D打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此前,西安蒜泥科技孵化器与美国硅谷创客资本有限公司、以色列洼地科技有限公司和新西兰首都科技中心有限公司正式签约,3家机构通过分别在“蒜泥”成立西北运营总部的方式开展具体合作。
在西安蒜泥科技孵化器联合创始人吴嘉看来,研究院、大专院校师生从事的主要是创造性科研,他们与市场距离远,主要关注科技发展前沿技术,追求的是学术高度、深度和难度,解决的是技术进步问题。企业、民间生产机构的技术人员身处市场中,研究的是市场需求、产品问题,主要是用成熟技术理论和手段解决具体问题,属于创新性科研。目的是获取市场回报和经济利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者和主力军。
吴嘉说:“从目前来看,这两方面的人才和团队还没有实现完美对接。所以我们未来的方向就是实现技术和市场的深度对接,同时为他们寻找资本投入,让外围资本了解陕西科技。”
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其实主要取决于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我们要做市场经纪人,要组建一流的国际专家团队来评估技术,在北上广寻求大的资本,同时联动深圳以及上海的专业PE基金来深度发掘西安的科研项目。我们要努力让科研成果最大程度转化成产品,投入市场。”吴嘉说,“西安的科研实力很强,有很多的高科技未被市场发掘。”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省新增3家国家级、1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全省共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81家,面积210万平方米,入孵企业3866家,累计毕业企业2766家,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7+11:高新开发区有了发展联盟
“我们这个项目包括的内容较多。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项目的各个部分都在加速推进。”西安航天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炎炎夏日,走进宝鸡高新区,扑面而来的是比天气更热的建设热潮: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机器轰鸣。截至今年7月,宝鸡高新区开工建设市级重点项目26个,已完成投资52.73亿元,完成率62%。
这只是我省18个省级以上高新区高效推进项目建设、追赶超越的一个缩影。
据省科技厅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省已有国家级高新区7个、省级高新区11个。2016年,18个省级以上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近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7个国家级高新区实现全口径GDP占全省GDP的25%。
为了切实发挥高新区在陕西省转型升级、追赶超越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全省高新区协同联动发展,今年年初,陕西省高新区发展联盟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举行了揭牌仪式。
陕西省高新区发展联盟成立后,其主要任务是:制定陕西省高新区发展规划,对陕西省高新区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优化布局;制定高新区考核办法,引导和鼓励高新区确立科学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推动国家和省市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建立全省高新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进各高新区之间管理经验、人才、技术、信息、项目及企业之间的交流,建立陕西省高新区联盟项目库,促进高新区之间产业协作和对接;了解、掌握各高新区的创新需求,在联盟内传递共建合作信息,推进各高新区之间的创新合作和科技资源共享;定期举办高新区考察、招商推介活动,通过举办年会、论坛、培训、沙龙以及具体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强各联盟成员之间的联络与合作;组织专家学者对高新区发展、建设等进行指导。
据介绍,该联盟的建立旨在按照“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指导协调我省各高新区进一步聚集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环境,在科技创新、产业对接、人才交流、管理输出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各高新区产业协作、资源整合、联动发展,促进全省高新区发展“一盘棋”。同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高新区对全省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15.2%: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速
陕西3D打印产业以科研实力闻名,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日前,隶属于西北工业大学的西安铂力特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在伦敦获得全球第一届年度3D打印行业OEM(企业)大奖,这是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金属3D打印上榜企业。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省3D打印研发生产企业有6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年营业收入5亿多元,业已形成“一中心三基地”(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西安高新区研发示范推广基地、渭南高新区教育培训生产基地和西安医学3D打印示范基地)的产、学、研发展格局。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陕西省3D打印产业依托现有研发和产业基础,组织实施高端设备制造、生物组织制造、大型精密部件制造与修复、普及型打印机制造等“四大工程”。力争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区域增材制造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整体技术保持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省发改委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我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2%,高于规上工业7.3个百分点。这得益于我省在双创战略的实施和带动下,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投入逐年加大。
省统计局今年4月25日发布的全省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情况分析显示,2010年—2015年,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从26.19亿元增加到76.89亿元,年均增长24%。其中2011年增长最多,同比增长90.72%。
从省内高技术产业行业分布来看,研发经费投入最多的是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达42.23亿元,占全省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的54.9%。与其他省份相比,陕西省的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与产业规模均占有绝对优势,2015年研发经费投入居全国首位,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二。
从创新产出来看,专利申请件数是区域知识创新系统效率的重要衡量指标,2010年陕西省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数732件,2015年为2056件,年均增长22.9%。新产品销售收入是区域知识创新转化为产品创新的直接体现,2010年全省新产品销售收入仅158.61亿元,2015年则增长为355.62亿元,年均增长17.5%。
在陕西省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中,企业资金占比一直保持在60%左右。2015年,企业资金占比达56.4%,较全省研发经费投入中企业资金占比高出15.0个百分点。从2015年高技术产业分行业研发经费筹集来源看,政府资金的90.6%集中在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仅有9.4%分布在其他几个行业。(2017.8.14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