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召开,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8%,新动能加速培育,非能源工业产值增长16.8%。全市以总体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进入“下半场”。基于对全市上半年形势的“摸底”,下半年,渭南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追赶超越,落实“五新”战略任务,以项目建设扩投资、促转型、补短板,全面加快“三地一中心”建设,重点强调改革和落实,坚决将改革进行到底,要求多出深化改革的“硬招”、“实招”和“新招”,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做经济攻坚、转型、增长的区域标杆和强力引擎。
建设“三地一中心”是培育新动能的发力点
通过抓工业转型、抓农业升级、抓旅游提升、补城市短板,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产业、引入新业态,使“三地一中心”成为渭南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
加快培育新动能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转型,方向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等五大产业。途径是不断加大对工业类项目的引进和对民营经济的培育。围绕五大产业,紧盯重点区域,国内外500强,大型央企民企,开展精准招商,定向招商。当下,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中国酵素城项目建设以及蒲城清洁能源二期前期工作。推进3D打印产业化,打造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基地。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国家民机试飞基地尽快开工,打造西部重要的航空物流港。同时对重大项目的落地与建设,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引得来,落得住。积极申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加快研发平台、孵化平台、众创空间等服务体系建设,年内建成10个创业创新基地。加强高新区协同创新,渭南、蒲城、富平3个高新区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建设,培育认定dafabet的高新技术企业。
中心城市建设补齐短板与功能建设齐步并走
按照“拉大城市框架、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宜居城市”的思路,抓好中心城市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首位度和辐射力。
拉大框架方面,加强与省地建集团的沟通协作,加快渭东新城建设步伐;加快渭华大道征地拆迁,力争今年年底贯通;加快310国道改扩建步伐,力争年底渭南至华州段竣工通车;启动建设城市内外环城道路,力争部分区段形成小环线;加强与西安、临潼的沟通协商,启动外环高速北段前期工作。补齐短板方面,加快城区学校建设,年内5所学校要全部竣工投用;加快路网建设,两年时间打通剩余的25条“断头路”,启动建设城市内外环城道路。完善功能方面,“引黄入渭”确保明年年底向主城区供水;华能热电联产同步推进主场和管网建设,力争明年年底竣工投用。提升品位方面,尽快完成“四纵四横”道路提升工程扫尾,8月底前湭河湿地公园要建成开放,年底前建成渭清公园、南塬生态公园,西海、南湖年底前要实现蓄水。注重规划设计,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支持蒲城撤县设市,打造区域性中小城市,推进县城和重点镇建设。
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当好“店小二”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新一轮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举措,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面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启动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推进市县镇村四级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下半年,市级所有服务审批事项都要进驻市民综合服务中心,不得在中心以外受理。
抓好庄里镇级市、中省国企“三供一业”移交、农村综合试验区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盐业、综合执法等改革。要完善服务协调和项目审批机制,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缩短项目备案报批周期。要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办不了书面说明等制度,提升服务水平。要加强商品房预售监管,探索完善相关制度,促使住宅小区各项配套设施优先到位。积极推进关中协同创新,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抓好富阎产业合作项目落实,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脱贫攻坚聚焦产业帮扶和支持就业扶贫
把产业扶贫作为拔掉穷根的根本,选准产业、精准帮扶,重点推进特色种养业发展,联结带户脱贫和资产收益扶贫,实施设施农业、光伏、电商等项目,提高脱贫成功率。推广“支部+”模式,探索“三变”改革,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要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强化技能培训,创造条件,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可靠、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要统筹推进易地搬迁,先人后房、先产后搬,完善配套设施,拓宽就业渠道,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坚持驻村帮扶等制度,规范资金管理和使用,强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持续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环境
以建成“具有山水灵气的陕西东大门”为目标,下势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环境。
水系建设方面,贯彻柔性治水理念,推进卤阳湖、“二华”蓄滞洪区、引水入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和扩大水面,出形象、见效果。造林绿化方面,持续推进“绿化秦东大地、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加快建设森林城市。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推广大荔经验,推行标准化创建,完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生态保护方面,深刻汲取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教训,以“二华”和桥山为重点,启动生态保护地方立法,加强日常监管,坚决防止非法采石行为发生。铁腕治霾方面,把治霾作为环保头号工程,全面落实铁腕治霾“1+10”方案,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组合拳。针对扬尘治理、煤炭削减等薄弱环节,抓责任联动、严格执法和追责问责。巩固秦岭北麓采石整治成果,实施“禁疏并举”,坚决制止违规采石和乱批乱建,尽快研究制定长效开采治理办法。全面落实河长制各项措施,确保渭河水质稳定达标。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坚持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规模,加快土地流转,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力争园区面积突破90万亩,新增优质水果15万亩、苗木花卉16万亩。加快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扩大奶山羊等特色养殖规模,力争年内建成标准化养殖场200个以上。实施水果品牌提升计划,积极创建全国特色果品优势区示范市,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提升区域公用品牌溢价水平。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发展,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70个。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业态,推动田园综合体和大荔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试点,大力发展旅游观光等产业,使农民在全产业链中获得dafabet收益。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力促消费快速增长
出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意见,支持传统商贸实体通过“互联网+”拓宽商品和服务市场,大力开展各类促销、特色产品展销活动,推动消费升级增量。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等业态,拓展休闲体验、假日经济、健康养老等新兴消费。持续推进“体育+”消费模式,办好国际马拉松赛、陕西首届全民健身大会,深化“陕菜之都”品牌建设,拓宽服务业增长空间。
持续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和高A级景区创建工作。支持华旅集团参与金三角区域和市域内景区建设,开展联合营销、景区托管和项目开发,形成区域旅游业发展龙头。跟踪对接中青旅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建设华山山下度假区,推出一批知名旅游线路和产品。积极挖掘沿黄公路沿线旅游资源,适度开发生态休闲、观光采摘、亲水游乐等项目,完善住宿、购物、特色餐饮等旅游要素,打造旅游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