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华铁路君子隧道施工现场,一台被大家称为“变形金刚”的二衬台车平稳推进,神奇的是,随着隧道变宽或变窄,它自由伸缩变大或者变小。要知道以前的二衬台车要实现伸缩,需要很复杂的工序和人力,仅此一“变”,就可为该工程两座隧道施工节省费用百万元。
完成这一技术改进的,是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马小利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人才、平台、资金等聚合,实现了工程技术的快速创新。
去年以来,陕西科技提出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像“马小利劳模创新工作室”这样的创新示范点,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体,发挥科技计划引导作用,推动人才、平台、项目、成果、资金等要素向企业聚集,实现了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了企业发展动力。
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上,省上出台政策支持企业依托高校建立“四主体一联合”的新型校企研发平台,推动高校与企业无缝对接,打通校企之间技术转移、成果转化通道,目前已有16所高校的30个平台启动筹建工作,其中“延长-西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已通过专家论证。
陕西科技资源富集,但强弱不平衡:一是央级单位强,地方级单位弱。二是关中强,陕南陕北弱。这种资源上的不平衡,使得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在7月29日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主办的“五新战略系列理论研讨会”上,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表示,针对产业结构不优和区域结构不均衡问题,陕西科技要着眼“找得准、攻得破、用得上”,强化摸清科技资源底数建立科技资源清单,紧紧围绕四个导向,协同抓好产业创新双围绕,深化军民部省央地三个融合,构建产业创新与区域创新两个体系,提升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两个能力,支撑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优化调整(简称“23222”科技工作思路),努力追赶超越实现创新驱动走在前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摸清家底”成为最基础的一环。为此,省科技厅在摸清科技资源底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全省科技与产业资源清单,“清单里有科技成果,有产业需求;科技成果有高校、科研院所的,也有企业的,而产业既有布局关中的,也有陕南、陕北的。”省科技厅一科室负责人表示,这张清单可以拉通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阻隔,让科技成果转化变得更快、更容易。 华商报记者 张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