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客户端

图片
首页/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 正文

创新驱动,集聚发展新动能

来源:渭南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17-02-03 00:00
本报记者 张梅
岁末年初,好事连连。
1月9日,陕西32项重大科技成果受到国家表彰。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6项,居全国第2位,为陕西历年最好成绩;
1月7日,华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在西安揭牌,省政府与华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大数据及云计算产业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推进陕西产业转型升级。
再早几日,西安交通大学郭烈锦教授团队历经二十余年攻关,提出并形成的“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发电多联产系列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式启动。
这些成果,正是陕西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硕果,是具有陕西特色和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所迸发的魅力。
时光倒转到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调研,为陕西提出了“追赶超越”的定位和要求。要实现“追赶超越”,传统产业改造也好,发展新兴产业也好,离开创新寸步难行。挖掘好、滋养好、利用好陕西科教资源优势,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2015年9月,国家煤制油示范项目——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配套的催化剂制备生产系统贯通,首次投料试车取得成功,顺利产出优质的催化剂产品。这项完全具有我国自主bbin客户端的煤间接液化催化剂取得成功,宣告我国彻底打破国外企业技术垄断和封锁,也成为陕西企业依靠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与此同时,陕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培育航空航天、半导体、生物产业、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依托科教资源优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吸引了美光、三星、英特尔等多家世界500强半导体企业落户,汇聚了一大批国内外研发、设计、生产配套企业。
2015年,对陕西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继2014年陕西成为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后,2015年,西安市和西安高新区又先后成为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围绕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陕西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举措接踵而来:
促进创新发展的“二十一条”措施相继推出,内容涉及人才、产学研平台、“飞地”园区等诸多具体内容,每一条都驱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释放科技资源优势而进行重要探索的“复制推广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模式”被明确写入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陕西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
2016年9月,《陕西省促进技术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试行)》出台,创新性地提出了通过建立市场导向科技成果定价机制、提高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建立“人才池”“专利池”等九条“硬措施”,促进科技成果在陕转化。
深化改革的举措,使陕西形成了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也为发展带来了无限活力。
3D打印全国近三分之二的bbin客户端集中在陕西;装备制造、特高压输变电等重大技术装备成为出口生力军;石墨烯、量子技术、基因工程、高端存储等应用基础研究,抢占先发优势。
全省高新区蓬勃发展,成为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5年,全省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1.27万亿元,生产总值4.56千亿元,占全省GDP比重25%。2016年1-11月,7个国家级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4303.34亿元,同比增长18.38%。
2016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802.52亿元,居全国第3位,同比增长11.2%,超额23.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院一所”模式聚变效应不断显现。全省新建孵化器、众创空间24个,新孵化科技型企业62家,转化科技成果222项,引进或培养创新创业团队86个,设立4只成果转化引导子基金,募集资金12.3亿元,科教资源潜力得到充分释放,有效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新动能。(2017.1.27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