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渭南高新区人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格局,探索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十三五’的战鼓已经擂响,渭南高新区围绕‘追赶超越’主旋律,紧扣‘三次创业’发展大局,推出实打实举措,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成功让园区实现‘蝶变’。
引育并重 着力人才聚集
近年来,渭南高新区紧紧抓住引进、培养、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服务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着眼点,集聚培育一批创业创新人才,人才总量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合理,层次不断提升,为园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健全人才队伍。依托市创新创业中心吸引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来区创办企业。依托3D打印产业孵化器、专家工作站等平台,集聚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团队。深入沃特码、天臣新能源等新建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及时掌握高层次人才需求动态,发布人才岗位需求信息,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截至目前,全区共有高层次人才10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3人,副高级职称以上的32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省百人计划和青年百人计划2人。
建设平台载体,发挥人才作用。聚焦高新区“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与省内数十所高校开展战略合作,持续助推“政产学研用”平台建设,建成国家级研发基地1个,省级研发基地8个,专家工作站8个,校企共建人才培育基地5个,开展青年科技军团建设,集聚了一批高科技领域顶尖人才。
优化服务环境,吸引人才集聚。为了让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高新区主动搭建平台,以奖励、补贴等形式,每年设立2000万元科技创新和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保障和项目资助,不断充实完善人才储备项目、人才公寓建设,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和人才载体建设,大力改善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活、工作环境,形成吸引、留住人才的凹地效应,激励和吸引dafabet的优秀人才加盟渭南高新区。
新兴产业合力 转型如鱼得水
在“追赶超越”主旋律的指导下,高新区利用辖区现有的区位优势,借助院校科研人才,探索出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主导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在资源集聚、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等方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子。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成功实现产业转型,从以精细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型成为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三大优势产业集群。3D打印和新能源新材料双玉合璧,实现联动发展,成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渭南高新区党工委第12次委员会议上,党工委书记朱忠效指导“十三五”建设时提出,“‘十三五’要严抓落实,通过努力,抓紧推进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项目”。目前渭南高新区已经构建起一个市场化运作的3D打印产业化协同创新研究体系,全力实施3D打印“6+1”发展战略,即构建一流的协同创新研究体系、多元化的投融资支持体系、满足各种业态空间承载体系、有吸引力的政策和人文关怀体系、多层次的创新人才支撑体系、全方位协同共建六大体系,加快推进3D打印产业发展的速度迅猛。聚焦3D打印设备生产、3D打印金属材料研发及生产、3D打印产业化示范应用、3D打印应用型人才培养四个领域,加快外部关联企业资源整合,快速做大做强园区企业数量和产值规模,让渭南高新区成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沃土,成为全国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用材料研发生产聚集区。
2015年以来,渭南高新区一直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个具有万亿市场潜力的新兴前沿产业持续发力,全力打造以新能源汽车制造上下游产业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及示范应用基地。深圳沃特玛新能源汽车、天臣新能源(渭南)、深圳星美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企业已相继入驻渭南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实施一次规划,两期建设。一期重点任务是引进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落户,打造完整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实现园区的链式发展。二期重点任务是引进新能源整车龙头企业,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动各功能区综合发展,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升级,加快产城融合,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城。
“十三五”期间,渭南高新区将完善功能配套、加速平台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在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方面实现突破,主动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力争将渭南建成陕西省电动汽车建设示范城市。
创新驱动科技发展,“双创”释放新潜能
新形势下,渭南高新区抢抓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努力把区域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发挥出激发大众创业活力,万众创新热情的引领作用,让全区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渭南创新创业中心围绕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一核四支撑”(以渭南市创新创业中心为核心,以3D打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容厦电商物流园、中小微科技企业创业基地、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为支撑)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让创新真正成为引领高新区发展的第一动力。
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渭南创新创业中心与陕西沃泰科技联合建设“智慧水务”院士工作站。重点开展产业及企业发展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围绕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与企业研发人员开展联合攻关,引进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技术成果,共同开展转化和产业化,培育自主bbin客户端和自主品牌。
挖掘科技项目资源,打造创新成果展示中心。通过挖掘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利用丰富的多媒体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业态,形成渭南“双创”成果的集中呈现中心。目前实体展示厅已经建成,用360全息成像、AR增强现实技术等多媒体设备和技术手段,多维度呈现“双创”成果,增强了展示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激活企业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激励鼓励政策撬动企业研发投入,累计立项科技计划39项,其中:省级7个、市级32个,争取科技专项资金1614万元,撬动企业R&D支出达到1.37亿元。鼓励企业申报专利,2016年全区专利申请量840件、授权量320件。科技创新成果正加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完善创新服务平台,成立创新创业联盟。政府搭台,创客唱戏。渭南市创新创业中心,引进西安交大“创客汇”,先后成功获批省级、国家级众创空间,成功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他从事创新创业相关服务、研究的企事业单位等联合,成立了渭南市创新创业联盟,促进信息与资源共享,实现政策、资金、场地、人才、管理等创新创业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自由流动,更好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各类服务。
现代服务业后起发力,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目前,围绕万达广场形成的高新商业圈已经逐步成型,以万达广场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正在以更强有力的姿态,为渭南高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输入新动力。高新区紧紧围绕“创建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的目标,适应当下经济发展态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使高新区第三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跃。在发展楼宇经济、商贸服务业的同时,高新区还将充分利用区域交通便利、地热资源丰富、职业技术教育闻名全国等区位、地理、人文优势,发展壮大容厦物流等现有企业,积极洽谈恒大地产、中兴通讯、高端医养等项目,做大做强物流、娱乐、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
经过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阵痛,渭南高新区已经“化茧成蝶”。未来几年,渭南高新区要借助区域资源优势,高举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三大引擎,以“双创”增强发展新动能,通过创客汇嫁接智力资源,开展多维度、高频率、深层次的创新创业活动;依靠人才驱动科技发展,切实提升全区规模竞争力、创新驱动力、空间承载力和整体推动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这一切将在渭南高新区创建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的规划着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渭南高新区概况
渭南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区,始建于1988年,南依秦岭、北傍渭河,西邻西安市临潼区、东接渭南市区。辖区面积49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区内总人口10万人。
近年来,渭南高新区围绕“创建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这一目标,聚焦“三大任务,四个突破,五项保障”,主动作为,追赶超越,提质增效,园区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2015年,全区经营总收入完成29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40.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65亿元,财政总收入5.99亿元,区级财政收入3.15亿元。先后获得“中国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医学3D打印技术创新发展基地”“中国绿色照明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称号。2015年在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86位。
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坚持“特色、集群”发展思路聚集产业,形成了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以中联重科、北人印机为骨干,工程机械、印刷机械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形成陕西东部最大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渭化集团、金钼科技为龙头,重点建设新型煤化工、钼化工生产基地,形成关天经济区最具特色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3D打印、沃特玛、天臣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形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创新要素加速聚集。编制了《渭南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规划》,出台了《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和《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了每年2000万元科技创新和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引进智力资源。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区内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国家级1个),专家工作站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专业技术人员1100余人,各类实验仪器2300台套,全国凹版印刷机械、钼化学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出自该区。省内外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教授常年受聘区内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指导服务,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等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用日益凸显。
承载能力有效提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组团式开发、精细化管理”的思路,累计筹资20亿元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四纵五横一绿环”的新区框架已经形成。建成了330千伏变电站、应急供水、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项目,配套设施达到“七通一平”。渭南万达广场、渭南高级中学、渭南中心医院、渭南体育中心、高新时代广场等建成投用,西海湿地生态公园加快建设,森林高新启动实施,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作为闻名全国的职业培训基地,科教园区拥有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渭南技师学院等,每年可提供高素质专业技术工万余人,承载现代化大项目落户的配套能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