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是中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dafabet888: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三步走”目标、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又一次重大宣示。
“三步走”的第一步是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基础的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因此,必须对我们当前所处的创新方位有一个清醒的判断。
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在2006年就已提出,目前还剩下4年多的时间。现在,我们离创新型国家还有多远?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在迈向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走”得如何?有哪些成功之处值得总结,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记取?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和思考,有助于我们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走”得更好,进而如期实现我们的目标。
应该指出的是,有两种倾向值得关注:一是“悲观”的倾向,认为我国离创新型国家还很远,短期内难以奏功;二是“过于乐观”的倾向,认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已“水到渠成”。应该说,这两种倾向都失之偏颇。
客观而言,通过多年积累特别是近些年来的努力,无论是从科技创新投入看,还是从科技创新产出看,无论是从我国发展的纵向比较看,还是从国际竞争的横向比较看,我们的科技实力和创新水平都有大幅提升。
世界bbin客户端组织及有关机构联合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已跻身世界最具创新力经济体第25位。世界经济论坛等相关报告也显示我国创新能力正加速提升。剔除国际评价中的一些“主观因素”,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指数”评价显示,我国已从10年前的全球三十位左右上升到目前的第18位。
综合判断,我国科技创新已从跟踪为主进入了跟踪和并行、领跑兼有的新阶段,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
对我们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们有理由自信,但同时也要防止“过于乐观”。
一般认为,国际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从国内外相关排名数据看,我们已经较为接近创新型国家行列了。在“创新效率比”、论文及引用数量等若干具体指标上,中国已进入世界前列。
这些数据令人欣喜,但显然还不到让我们骄傲自满的程度。一些舆论认为“中国是唯一一个创新质量不亚于领先者的中等收入国家”,等等。这类提法,在相关评价指数的具体语境下也许有道理,但若被社会舆论抽离出来,变成结论,则可能带来误解,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对我们脚踏实地加快创新发展是不利的。
总体来看,科技实力、经济中的科技含量、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是各类评价指数的三个基本指向。实际上,统筹提升这三个方面也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价值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科技创新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仍然不强,产业总体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仍需提高。我们必须在提升科研质量、发展新经济、完善创新生态等重点方向上下更大功夫。
从科技大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路途并不遥远,但任务并不轻松,仍有赖于我们不断的改革创新和艰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