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大荔县上寨村农民孔卓,想联系用无人机为自家10亩小麦防虫,却遭到村民的质疑:无人机不是部队用来侦查的吗?还能为小麦防虫?
几天后,一架四轴八旋翼无人机,载着配比好的农药,在孔卓家麦田上空“嗡嗡”盘旋,农药从天而降均匀地喷洒在麦田里,10亩地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喷防作业,既快又好,让村民们看得目瞪口呆,齐声叫好:太神奇了!植保开启“飞时代”!
效率是人工的40倍,农户亩均减少四成费用
“10亩地,连药水在内共支付了250元钱,和雇人打药差不多,两袋烟功夫就搞定了。”日前,29岁的孔卓兴奋地告诉记者,无人机植保不仅效率高,还能节约费用,更免去了他头顶太阳、身背沉重农药罐子作业、担心吸进农药中毒的辛苦和烦恼。
5月6日,在蒲城县孙镇赵庄村、潘庄村一带,记者看到5架无人机同时给6000亩小麦防治,村道路挤满了看稀罕的村民。据孙赵小麦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学忠说,今年小麦腻虫多,无人机喷洒一遍后效果显著,得到5个村600多户村民的认可和响应,于是5架机子同时作业。
“过去合作社统防统治,统一给农民发药水自己打,但有的打得多,有的打得少,家里没劳力的干脆就不打药,浪费了农药不说,连片的麦田防治效果也不能保证。”张学忠说,人工打药存在重喷和漏喷现象,成本高、效率低,且对人身体有潜在危害。用无人机喷洒农药,这些问题就一扫而光。
据了解,在大荔、蒲城一带,雇人打药每天人工费100元左右,平均一天能打四五亩地,若加上药水的费用,每亩至少40元,相比无人机植保每亩25元,费用还是高出一大截。最重要的是,在提高喷洒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实现了人机分离,节省了劳力,避免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月20日,在陕西南泥湾植保无人机操作技术培训班上,我省一家公司就一口气投资999万元,当场签约购买100架无人机。
北京韦加无人机陕西分公司总经理贺峰说,随着土地流转集中,适度规模化的农田,对种植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需求的提高,无人机有着广阔的前景。一架药液载荷为10公斤的无人机,大田日作业面积可达500亩,效率是人工的40倍,每亩收费(不含农药)10-15元,可节约50%农药和90%的用水量。若算上人工,每亩可为农民减少30%-50的植保费用。
成本大、飞手缺、续航短,成为发展瓶颈
尽管植保无人机作业,具有远距离遥控操纵、不受地形限制、喷施效率和质量高、作业安全等优点,但是,目前我国现有的植保无人机市场,仍存在购买成本大、专业操作人员缺、续航时间短、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植保无人机,售价在5万~30万不等,如此高的价格,让普通农民望而却步。加上学习使用操作和维修无人机这个技术难题,更是让众多农民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贺峰眼里,缺少专业的操作“飞手”,是影响公司植保无人机规模发展的首要因素。他告诉记者,目前陕西的专业“飞手”不足500人。今年一季度,北京韦加天地通航空科技公司,在陕西培训了近200人次的“飞手”,仍未缓解“一喷三防”时节的需要。贺峰说,“经常半夜三更调‘飞手’,白天喷完一个地区,晚上又要坐火车赶到第二个县区继续作业……”
负责华州区3000亩小麦喷防作业的无人机服务队负责人马军说,由于“飞手”不够,带去的3架无人机最终只使用了2架。
另一个难题是,电池续航能力差,让“飞手”头疼不已。一架无人机单块电池,满载续航时间仅10分钟左右,仅够打完一桶农药。这意味着每打一桶农药,无人机就须返航更换电池和农药,一架无人机就需多块电池“伺候”。记者在华州区喷防现场看到,3000亩作业面积,共配备了25块电池,8个充电器,2台发电机。马军说,“这些电池和设备,得专门一个面包车拉到田间地头,不停地循环充电才能保证作业。”无人机上的技术指标还显示,每块电池的寿命,仅能充放100次左右。
市场“叫好不叫座”,百亿级市场待开发
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工具,优点与缺点共存的无人机,市场也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境况,因行业总体水平较低,目前还未在我国大面积推广。
那么,植保无人机能不能实现规模化发展呢?贺峰说,要想全面应用到农业领域,植保无人机除了自身要“扬长避短”外,还需要国家扶持政策的完善,出台购机补贴政策。另外,还需要建立庞大的一条龙服务系统,如国家行业标准、喷洒装置、专用药剂、技术培训、飞防大队、售后服务等等。
据资料显示,2014年全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为695架,作业面积426万亩次,2015年迅速发展到2324架、1152.8万亩次,分别增长234%和170%。目前我国植保无人机生产企业已超过100家,业内专家预估,我国植保无人机将成为一个超百亿元的大市场。至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10万架,从业人员将达到40万人。
据了解,发达国家无人机和小型飞机在农业领域已广泛应用,美国每年农业航空植保作业面积,占总耕地面积50%;日本60%的水田农药喷施由无人机完成。而我国植保无人机的应用还处于零星的起步阶段。
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加强农用航空建设”,出台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淘汰传统喷洒工具,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并在2016年500个县试点,重点推进高效植保设备等。无疑,植保无人机发展迎来政策利好,业内人士称:2016年迎来植保无人机发展元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蔡骋教授说,植保无人机前景非常好,随着技术的进步,一般农业机械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植保无人机作业有助于提高农药、化肥的使用率,减少使用总量,有利于水土环保,是农业向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未来无人机销售方向,并不是直接把产品卖给农民,而是面向专业的组织和服务队。”贺峰如是说。(2016.6.2第十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