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梅 通讯员 徐叔威)“十二五”期间,省科技厅组织实施了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通过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产生了丰硕的各类研究成果,带动了地区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据统计,参加2011-2014年立项的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重大项目的人员中,有144人取得了博士学位,535人取得了硕士学位;其中2014年当年73人取得博士学位,329人取得硕士学位。同时,通过提供一定的科研资金和条件,积极鼓励和支持海外学子参与科技计划。参加项目的研究人员中,累计有129人在国外取得过学位。国际合作研究也进一步加强,项目累计聘用外籍专家10人。
项目创新成效显著。2011-2014年立项的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重大项目,累计申请专利927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18项;向国外申请6项。累计专利授权51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1项;国外授权专利2项。专利使用权转让4次,获得专利转让收入155万元。
基于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有一些项目在执行期内还产生了其他研究成果。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承担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子课题的实施,育成并审定小麦新品种共20个,其中西农928、西农558和西农2000等3个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同时,以项目为依托,多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各级科技奖励。据统计,2011-2014年立项的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重大项目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8项,省级科技奖50项,地方科技奖57项。
随着我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重大项目的实施,科研成果的技术转移步伐加快,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11-2014年立项的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重大项目累计签订技术合同171项,技术合同交易额55763.7万元;其中技术合同流向地为省内的118项,技术合同交易额16730.2万元。项目累计实现新增产值407.18亿元,销售收入490.56亿元,出口1.21亿美元,净利润45.52亿元,实缴税金44.51亿元。此外,项目的实施还发挥了带动就业的作用,累计增加就业3.80万人。(2016年1月28日《陕西日报》第十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