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客户端

图片
首页/ 新闻中心 / 廉政建设 / 正文

渭南管好用好党员 助力追赶超越

来源:渭南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17-08-16 00:00

华山网讯(记者 郭彦辰/图文)今天(8月15日)上午,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在渭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演播室召开“迎接党的十九,建设三地一中心,实现追赶超越”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委组织部基层办副主任连军奎就近年来全市党员思想政治建设、基层党建工作、从严管理党员,以及推进人才强市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向媒体进行通报。

聚焦思想政治建设 为全市党员干部“强筋补钙”

思想政治建设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十八大以来,市委组织部开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全覆盖轮训,累计培训干部近5万人次。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围绕“创新增活力、创优增魅力、创业增实力”主题,实施“双强双优”、创新转型、爱岗敬业等“八大先锋工程”,全市10791个基层党组织确定了1万余名先进标兵,涌现出了“全国最美村官”雷洋洲、好支部书记张六三、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贾向东等一批先进典型。干部教育品牌《东秦大讲堂》的树立,中组部“中国特色党建智库建设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的召开,中财大、西交大等干部教育基地的建立,为渭南党员干部强基固本、提升素质、补齐短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聚焦夯实基层基础 抓实各领域党建工作

市委组织部出台《基层党建工作基本规范》,从组织规范、工作规范、管理规范、活动规范、保障规范5个方面制定具体规定136条,为全市各领域党建工作制定了标尺,初步实现了基础党建的制度化、精细化、有痕化、功能化。

落细落小党建责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组织开展县(市、区)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建立“建单、交单、查单、评单”三级交办制度,进行县(市、区)交叉巡查问诊,加大党建工作考核问责力度。

抓党建促脱贫效果显著,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范围内选派1267名后备干部作为“第一书记”,助力脱贫攻坚。全市20763名有帮带能力的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131户三星级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与贫困存结对帮扶,形成抓党建促脱贫的强大合力。

各领域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市委组织部实行软弱涣散村“六个一”项目化集中整顿,深化村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十百千示范活动,累计整顿软弱涣散村409个;市县两级筹措资金9700余万元,新建改建村级活动场所1190个;村书记、主任补贴标准和村级党组织党建专项经费顶标落实。有效破解机关党建“灯下黑”,推行“四单六制”工作机制,80%以上市直部门配备组织员。建立城市“大党委”格局,全面推广社区党建6+X服务模式,9169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常态。

聚焦从严管理干部 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以“三项机制”树立导向,推行“三融合三提升”,打造“三项机制”渭南版本。去年6月份以来,全市运用“三项机制”调整干部1662人,其中鼓励激励1527人,容错纠错61人,能下74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已成为鲜明导向。

选人用人质量不断提高,先后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两轮综合研判,两次县处级干部无任用推荐和一次后备干部推荐工作,将领导班子研判、无人用推荐、后备干部推荐、任前考察以及平时掌握情况进行相互对比印证,全面考量干部。

培养储备链条日渐成熟,通过上请、下挂、互派、外派等多种方式,选派和商请挂职干部14类195名,其中,商请接收国家部委和福州的62名干部来渭挂职交流;选派1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国家财政部、文化部等跟班学习锻炼,5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福州、镇江学挂职学习,12名熟悉城建规划相关专业干部到市级重点示范镇挂任副镇长。全市110个乡镇中,目前“80后”乡镇党政正职有58名,占乡镇党政正职总数的四分之一。

从严监督管理成为常态,去年以来抽查核实干部542人,3人被暂缓或取消资格,78人受到其他处理。构建信访、电话、网络、短信“四位一体”的举报监督体系,实现了干部监督全覆盖。


推进人才强市,用活用好各类人才

近年来,全市共招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1800多名,其中博士55名,硕士850余名。组织实施了三个“百人计划”,打造了本土化领军团队。每年选派30多名重要行业、重点领域的优秀人才到高校或科研院所进修学习;组织教育、卫生、农业等行业领域骨干人才赴北京、江苏、山东等地的高校院所开展专题培训,持续为人才充电。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设试验站5个,搭建“众创空间”20个,组建150余个中、省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中心,建设省、市级专家工作站19个,为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创新创业舞台。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人才发展激励基金,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市级领导直接联系院士专家制度,兑现人才在考察调研、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待遇,打造了“服务暖人、诚意感人、事业留人”的引智爱才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