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客户端

图片
首页/ 新闻中心 / 科技动态 / 正文

渭南市创新创业工作成效显著

来源:宁远骄 发布时间:2017-10-16 00:00

渭南市按照省党代会“五新”战略要求,结合“三地一中心”建设目标,大力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截止目前,该市新建众创空间2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组建导师团队164人,累计入驻互联网+、电子商务、智能制造、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等企业559家,入驻团队271家,其中3D打印入孵企业达到59家,营业收入7.3亿元。今年以来培育科技型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取得有效专利1400多项,技术合同交易突破2亿元。

——夯实创新创业载体。该市利用各类园区、城区等存量资源,给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截至目前,苹果+、星星来客、西岳智汇谷、彼岸学院、容厦云谷、顺风车、金三角等21家市级众创空间和21家农业星创天地已经完成建设;渭南市创新创业中心一年内晋升为省级和国家级众创空间;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之中;渭南高新区3D打印基地、白水苹果科技产业园、富平高新区等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快速发展。通过不断夯实各类载体,有效实现了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

——培育创新创业主体。该市出台多项人才引进培育政策,鼓励市内外高校院所专家博士、返乡大学生、科技能人、企业高管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大力开展企业内创、高校自创、农村星创,促进产学研结合,先后组建河流湿地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7家,农业科技园区21家,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北人印机成为全国重要的凹版印机研发生产基地;渭南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占全国三分之一,陕西道一的多臂凿岩台车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涌现出了“柿饼哥”、“苹果妹妹”、“冬枣伯伯”等一批草根创客;返乡硕士研究生代倩,以“柿子红了”项目荣登央视创业英雄汇,成为全国创新创业先进典型。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吸纳创业导师200多名,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培训、创业辅导、融资推介和政策咨询服务。各众创空间加强项目孵化入驻和毕业制度建设,大力开展多领域、全方位创业服务,为入驻企业对接政策,提供信息咨询、专利申请、证照办理等方便快捷服务。全力打造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发放科技创新券,为科技人员和科技型企业提供人才推介、科学数据、科研仪器、检验检测等线上、线下共享服务,使一大批科技资源“浮上来”、“动起来”、“用起来”。

——畅通项目资本对接渠道。连续4年组织参加了全国科技创新创业大赛,2016年举办了首届全市创新创业大赛,2017年又承担了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新材料组复赛工作,依托各众创空间举办了“字出仓颉”丝绸之路青年国际创客马拉松大赛,“舞动青春、创造梦想”和“科技创新、成就梦想”等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先后有230多家企业团队走上各类大赛路演现场,使一大批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和企业脱颖而出,为投资机构与创新创业者提供了资本对接平台。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先进制造行业初创组大赛中,该市陕西智拓固相增材制造技术有限公司获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名、全国总决赛第三名殊荣,陕西神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获2016年陕西省科技奖一等奖,正参评国家科学技术奖,填补了我市国赛、国奖空白。

——强化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三证合一”,大大简化了企业办事流程。出台了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加快创新型渭南建设、促进就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多项政策措施,为各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给予了一定额度的财政补贴。组建了首期规模一亿元的渭南科技创新发展基金,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创办领办企业,3年内保留原有身份、编制等正常待遇不变,将90%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给完成参与人员,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

下一步,渭南将继续更新观念,再添措施,继续以追赶超越的精神,转作风,补短板,持续抓好创新创业工作。一是加大创新创业载体支持力度,筹措资金,重点扶持一批开放性高、资源对接优、孵化能力强的省级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着力打造专业化的双创平台,力争2020年双创载体达到100家。二是加快推进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建设,探索“研发孵化在西安,产业基地在渭南”飞地孵化模式,吸引省内外科技成果来渭转化。三是加快建设渭南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四是加强市级科技、发改、人事、工信等部门协作合作,形成支持创新创业合力。五是积极参加各类中省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热情,为渭南市“三地一中心”建设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