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客户端

图片
首页/ 新闻中心 / 科技动态 / 正文

大荔模式的惠民效应

来源:王海磬 发布时间:2015-04-15 00:00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5日01版)


大荔县同州湖畔。资料照片



农业提质增效,与科技、政策密不可分。但我国一直没有建立起充满活力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农技人员下基层积极性不高,农民渴求农技的愿望得不到满足。2007年,由陕西大荔县农民企业家汪战仓组建的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在大荔县科技局支持下,闯出一条由“政府+企业+专家+农户”的市场化农技服务新模式,即“大荔模式”。


2012年3月,本报连续报道“大荔模式”,使这个科技惠农的新概念走进人们视线。3年过后,“大荔模式”是否依然受到农户的好评?这种借助市场力量的农技服务新方式是否有生命力?今年3月,记者再次来到大荔县采访。


新路径:以企业为主线重塑农技推广

春耕季节,正是果树施肥高峰期,陕西大荔县的果农们又开始忙碌起来。在许庄镇,50岁的农户孙根存说:“前些年,我们不懂技术,还常买到假农药,白白辛苦了不说,果园效益还上不去。现在就轻松多了,我根据农业专家教的方法来管理果树,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很大提高,去年收益16万多元。”

2014年5月,许庄镇暴发了炭疽菌叶枯病,果农不懂如何防治,一筹莫展。荔民公司农技专家王蕊萍一接到果农的求助电话,就立刻驱车“出诊”,直接在果园看病开方,及时控制了病害。“将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既施展了才华,又能增加收入,真正体现了自身价值。”王蕊萍也感到收获很大。

在大荔县,荔民公司构建的县、乡、村三级一体化的农资配送网络和科技服务网络,日臻完善。村民可通过村里的连锁店,购买到质优价廉的农资,还可以享受到强大的农技服务团队的10项免费技术服务。“种地再也不愁了,种什么怎么种,施啥肥用啥药,专家全管了。”冯村镇南堡村59岁的村民李贞花开心地说。

荔民公司将农技服务作为公益事业来干。为调动农技人员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公司把农资利润份额中的5%作为技术人员的补助以及各种费用,实行基本工资加计件工资的薪酬发放办法。目前,县级专家团专职专家在企业每月基本工资达到2500元。

荔民公司迅速壮大,2014年销售收入1.4亿元;大荔县的农民更是得到实惠,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3250元飙升到2014年的9120元;农技人员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业务能力和经济收入都有提高;政府科技兴农的目标落到实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大荔模式”使各方受益。

从最新农技的推广应用,到田间地头的反馈,使记者强烈地感受到,这种以企业为主线,创新政府与市场结合,重塑的农技推广新路径,后劲十足。短短3年,“大荔模式”有效地发挥了市场对农技推广的作用,彰显出巨大的活力和生命力。

新探索:“企业托管”的产业扶贫机制

农村扶贫工作面临着缺乏资金支持、农户分散、精壮劳力较少、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大荔模式”启发政府扶贫部门:涉农企业建立了技物配套服务平台,拥有专家团队和农技服务网络,将产业化扶贫项目与公司运营有效结合,既能使企业增加效益,又能使贫困户依托企业尽快脱贫致富。就这样,大荔县羌白镇在2012年创建了“大荔现代农业科技产业扶贫园”。

荔民公司董事长汪战仓介绍:“按照扶贫部门批复的‘大荔县技物配套及贫困户参股’产业扶贫项目,国家财政投入500万元,企业自筹364万元,采取‘政府+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方式,覆盖三个产业基地350户贫困人口。”

他给记者列了张清单:国家财政投入的500万元产业扶贫基金,350万元用于350户贫困户补贴,150万元用于引进良种,开展培训及基础设施建设;对自愿参股融资的贫困户,通过国家直补资金入股,享受5万元以内的扶持贷款,公司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和保护价统一收购,还可享受年终分红;对无劳动能力的特困户,扶贫补助资金作为参股建园股金,年终按股份进行分红。

羌白镇枣农段铜朝告诉记者,扶贫项目实施后,荔民公司为村里冬枣基地打了机井,修建公路,自己在公司的担保下,2013年从信用社贷款5万元,将自家的9亩枣园改造成大棚冬枣,年收入10多万元。

大荔县通过政府组织、企业实施,将贫困户的土地经营权和国家的扶贫资金计价作股,建立科技扶贫园,大大提高了财政扶贫资金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截至目前,荔民现代农业科技扶贫园整合资金4000多万元,形成“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经营格局,覆盖4个行政村,惠及1900个农户。2014年夏季农产品收获后,入园贫困户人均分红1700元,财政扶贫资金的年均回报达23%。

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许春霞说,“大荔模式”革新了以往靠资金投入、靠政府救济的扶贫方式,通过市场化运作,企业托管的方式,把扶贫开发、科技推广、农业集约化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精准扶贫、持久扶贫的路子。

新蝶变:打造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雏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较大篇幅针对未来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方案部署,并制定了量化目标。中国新型农业未来如何发展已成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专家学者和涉农企业共同思考的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已不满足农资和农技方面的服务,更迫切需求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荔民公司近年来一直尝试打造农业综合服务体。2014年初,荔民公司依托大荔县深厚的农业基础和良好的区位交通资源,向政府申请了建设用地,一期征地150亩已获批,用于农业综合服务体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厚积薄发的“大荔模式”正着眼未来,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

汪战仓介绍说:“这是一个以县为单位建立起来的集农资供应、农技服务、农副营销、农村金融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解决农业生产全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县城具有较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便于人才和资本的介入。”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指出:“大荔模式”是适合农业发展的一种市场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模式,而且初步体现了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一些特征。“大荔模式”在推广农资、农副产品销售过程中,已经注意到技术对产业的重要性,抓住了现代农业的核心,朝着农业产业化发展,把农民、企业、生产资料、技术、专家、中介服务机构等整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社会化的发展道路。

这是科技界高级知识分子调研后得出的判断。与之相呼应的是关中大地上“大荔模式”示范推广的新高潮:目前,陕西省已有81个县(市、区)推广了“大荔模式”,74家涉农企业、3000多名农技人员参与,建立了乡村农技服务点3500多个,开展培训8000余场,培训农民84万人次。该模式的一些做法也辐射到河南、甘肃、安徽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