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客户端

图片
首页/ 热点专题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正文

穿越千年文明 探寻文字之源

来源:渭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4-09-03 10:25

仓颉庙前殿,明代建筑,殿檐下“文化之祖”匾额,是近代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所题。 记者 彭一鹏 摄

记者 王小敏

打开世界历史卷轴,我们看到,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都消亡在历史长河中,只能通过考古发现诉说他们曾经的辉煌,只有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从未间断,并且翔实可考。

中华文明为何能传承至今?文字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传,仓颉为黄帝的大臣,他创造了文字,用于记录人类的文化,令文明的传承更加具体且便捷。

据记载,仓颉去世后埋葬在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后人为了纪念他,于其墓前建庙起殿,取名仓颉庙。

8月15日,记者来到仓颉庙,探寻华夏文明之光。

寻“汉字之源”

仓颉庙内古碑众多。仓颉鸟迹书碑上的28个象形文字令人记忆深刻。据研究者根据当地民间传说及有关资料,将它析形释义,从释文中可知,这篇鸟迹短文,记述了黄帝和炎帝联合中部与东部诸部落,筹谋与蚩尤开战,一举打败蚩尤和庆祝胜利的过程。

就在仓颉鸟迹书碑前,讲解员讲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相传,仓颉是轩辕黄帝的史官。上古时期,先民结绳记事,一次,仓颉从这些绳结记录中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悔恨不已的仓颉向黄帝请辞后,出游天下,遍访智者,寻找更好的记录方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县阳武村,把观看日月星辰的运动轨迹,察看飞鸟走兽的爪子印迹,整理成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并且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叫作字。

仓颉造字成功,天地动容,“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诞生了。这一天也成为后人祭祀仓颉的日子。

探“智慧之道”

仓颉庙整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分别为照壁、山门、前殿、报厅、中殿、后殿、仓颉墓。

报厅的西墙上,有一幅壁画,叫作“知足常乐”图,为首是高官坐着轿子,其次是小官骑着马,再次是有钱人骑着驴,然后是挑着担子做生意的,再然后是推着小车下苦力的人,最后是坐在地上衣衫破烂的乞丐。

记者疑惑,画面上所有人的眼睛都在向前看,只有中间骑驴的人眼睛是向后看的。讲解员释疑,这就是所谓的“众人纷纷说不齐,他骑骏马我骑驴,回头看见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与之相对的东墙上也有一幅壁画,名为“自食其力”图。讲解员说,画中一个渔夫,一个樵夫,一个农夫,一个读书者,各自在忙自己的活计,意在告诫人们要各尽所能,自食其力,用奋斗来换取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后殿也称寝殿,并不对外开放,但讲解员依然会带领游客来到寝殿前参观。因为这里有一根蒿木横梁,长16米。讲解员说,这根蒿木横梁实际全长48米,现在人们看到的是其中的三分之一。蒿是草本植物,当年生,当年枯,几乎没有能长成大树的可能,但这根蒿却努力长成了栋梁之材。

移步庙内,一景一物,无处不透出智慧的光芒。

观“中华古柏群”

仓颉庙里,列入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有70余株。千年以上的古树40余株,全部列为“特级”保护名木。其中5000年以上者1株,4000年以上者3株,3000年以上者14株。

它们姿态各异,形态万千,被专家和学者称为“绿色的国宝、活着的文物”。与黄帝陵、山东曲阜孔庙古柏群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古柏群”。因仓颉庙古柏群平均树龄最大,被誉为“中华古柏群之首”。

庙内有一棵名为“二龙戏珠柏”的古柏,距今2500余年。古柏的右侧主干上有两个细小的干枝,就像两条龙在空中飞舞盘旋,中间的圆形干枝像颗珠子,因此得名。

二龙戏珠柏下立有一方石碑。石碑上写着“仓颉庙是国家文物凡我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全体指战员 均须切实保护文物古迹严格禁止攀折树木不得随意破坏。切切此令!彭德怀一九四九年元月三十日”。

为什么会下达这个命令呢?

原来,1948年冬,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在白水县整训干部,指挥部设在仓颉庙内。一天,一名炊事班战士爬到树上将“二龙戏珠柏”中间那块形似“珠子”的圆树头给锯掉了,用于烧火做饭。彭德怀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这名战士,并亲笔题写了这道令。

仓颉庙就这样“目睹”了人民军队保护文物古迹的优良传统。

传承“开拓精神”

为了使仓颉开拓精神得到有效传承,每年“谷雨”时节,白水县都会按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谷雨祭祀仓颉典礼”九规制举行祭祀仓颉典礼。典礼中,钟鼓齐鸣、恭请文祖、上贡酒、敬献花篮、恭诵祭文等环节,吸引着各界代表与万千群众前来观赏。

白水县还以谷雨祭祀仓颉活动为载体,开展研学旅行课程,包括穿汉服、习汉礼、祭先圣、游圣庙、写汉字、诵诗书、体验古法雕版印刷等形式多样的内容,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近万名学子前来体验。

此外,联合国还将农历“谷雨”节气确定为“中文语言日”,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仓颉造字”被教育部纳入中小学生教学课本,成为千百万学子的必学科目;2001年,仓颉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仓颉手植柏籽种”于2020年搭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遨游太空,此次“太空旅行”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动科研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其背后还承载着“中华文明”离开地球,飞向太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