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客户端

图片
首页/ 热点专题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正文

渭南:文明之花倾城绽放

来源:渭南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18-12-24 00:00

渭南日报 记者 程瑾

种桃种李种春风,秦东无处不飞花。

深冬时节,走在渭南街头,小游园如满天星般散落在街角,湭河在城市发展中实现蝶变,水清岸绿人如织,前来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农贸市场和背街小巷经过“整治美容”,跟暗脏臭说再见,居民笑容灿烂;“红马甲”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倡导文明礼貌、传递文明新风。社区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站式政务,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连起民生万家情……

渭南变了。变化,源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自全面拉开文明城市创建序幕以来,全市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迈开了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铿锵步伐。

如今,秦东大地的美不止流淌在小桥流水间,更渗透在广大干部和市民的精神基因中,如同氧原子,微小,静默,却无时无刻不在积聚能量。

构建道德之城

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勤俭持家、吃亏是福”“爱家爱国,管好娃娃”“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父爱如山,孝行比贤”……这些来自群众的家训,话语朴素,却饱含着做人、治家的大智慧。这本凝结了群众智慧、中华传统文化的26万余字的《白水县家教家风集》,汇集了全县典型示范户的家教家风故事,囊括当代家庭教育的好思想、好方法,凝聚起向善向好的正能量。白水县已印刷8000册,被分发至全县各中小学、党政机关,在全县进一步形成传承家风,弘扬美德的浓郁氛围。

与此同时,在大荔县朝邑镇平罗村,“一勤天下无难事”“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全村196户村民将装裱好的家训及书法家书写的楹联悬挂在家中醒目处。

文明城市创建是塑造人、培养人的过程,只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到“创文”的突出位置,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才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自“创文”开展以来,我市立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司马迁、杨震、王鼎、郭子仪等先贤的家规、家训故事,编撰出版《家风家训》读本,发放到基层,分别在农村、城镇、学校、机关开展了书法家“走基层、送家训”“家训入校感恩行”“小手拉大手”等系列活动,让家规、家训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言行。

在“创文”工作中,我市还坚持典型示范引领,通过“渭南标杆”评树活动,用一部分人的先进事迹去感染带动dafabet的人。“渭南标杆”品牌效应不断彰显,让人人有榜样可学。“渭南标杆”百集微广播剧全部录制完成并陆续展播,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全市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3人获“陕西好人”称号。全市评选表彰道德模范27名,华州区教师李晓莉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同时,相继开展五届“十大道德楷模”“十大孝子”评选活动,组织道德模范事迹宣讲团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文明单位,巡回宣讲94场次,受众3万余人(次),让文明道德植根在人们心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融入个人的行动、浸润群众的心间,使文明之花遍地盛开。

建设志愿之城乐于奉献成社会风尚

“通过捐献自己的血液,挽救他人的生命,解救急需输血的患者,这其中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是其他人体会不到的。”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别小亮说,“为危重病人及时送上一份无私而又特殊的救助,就是我幸福和快乐的源泉。”

自2009年至今,别小亮坚持无偿献血46次13400毫升,先后荣获国家卫计委、红十字总会颁发的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别小亮是渭南广大志愿者的一个缩影。目前,渭南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人数达到21万人、注册志愿服务队2387支,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为发挥全市志愿服务在“创文”中的作用,我市相继以推动志愿服务进基层、进社区、进家庭为重点,促进志愿服务供需有效对接,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为重点,广泛开展医疗、法律、心理援助等社区志愿服务;以文明劝导、维护社会秩序、打扫公共场所卫生等为重点,组织开展了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以保护秦岭、黄河、渭河等山川河流为重点,开展倡导低碳生活、义务植树、捡拾垃圾等志愿服务活动。

不仅如此,渭南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的红袖章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预约、代办、结对、组团、管理等方式,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参与人数达7100人,组建各类服务队320支,开展服务活动29518人(次),与社区困难群众结对950对。“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一大亮点;临渭区交警大队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在刚刚公布的“陕西最美志愿者”中,渭南市4名“最美志愿者”、2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荣获2017-2018年度陕西省志愿服务“四个最美(佳)”先进典型。打造温情之城城市生活更美好

“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应当把dafabet的公共空间留给市民”“不断提高群众的舒适感、愉悦感和幸福感”,虽然解释不尽相同,但似乎都指向一个核心关键词——“以人为本”,既要全民参与,更要全民共享。

为此,一场全民参与的幸福接力赛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展开。

让城市更美好。去年我市实施18条断头路建设工程,在湭河上再架三座新桥,解决城区东西不畅、南北不通的问题。“引黄入渭”使市民告别饮用地下水的历史。华能热电联产项目将彻底解决渭南城区的供热问题。

让市民生活更便利。成立便民服务中心,缩短审批时限,压缩办事程序,集中办理经济社会事务和行政审批等404项内容,实现群众办事“一门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整合各类为民服务热线,成立“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咨询和求助。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同时,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博物馆、中心医院等一批城市公共设施陆续完工,城区12所新校相继建成招生;此外,抓住国家数字化管理试点城市,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网格状、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完善,社会治安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

让群众生活得保障。城乡低保人口实现应保尽保,65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健康体检,农村中小学生在营养改善计划中普遍受益;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险保障范围,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城镇医疗保险定点机构,每千名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达到0.86人。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7485元和9415元,增长7.9%和8.2%。

“衡量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地标建筑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忧乐拼成的地平线;不仅要看经济总量的力争上游,更要看治理水平的勇往直前。在今后的创建中,我们渭南还将实施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一件件地把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也将越来越高。”市创建办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道。

如今,文明的种子已经在秦东大地上播撒,文明寄托在每一件公共设施的合理使用上,浸润于每一位市民群众的日常行为中,镌刻在城市精神的最深处,成为渭南新的城市禀赋。渭南美,最美风景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