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客户端

图片
首页/ 热点专题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正文

创文让生活更美好

来源:渭南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18-08-13 00:00

本报记者程瑾
  文明之风浩荡来,秦东无处不飞花。
  盛夏时节,赴一场与渭南的约会,老街含笑,花儿轻吟,柳叶浅唱。此时的渭南,披着翠青碧绿的外衣,肆意地炫耀着她的年轻和活力。畅游其间,可感知千年文脉、厚重历史与多彩生态的完美交织。美,是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由衷赞叹。
  沿着老城一路向西,一条条街道笔直宽阔,一面面墙壁干净整洁,道路两边一系列“中国范儿”的公益广告传递着热爱祖国、勤俭节约、敬老、爱幼、互助、友爱的正能量,温情脉脉地将人心握紧。十字路口、街头广场……“红马甲”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倡导文明礼貌、传递文明新风。社区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站式政务,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十分钟或十五分钟的“生活服务圈”逐渐形成。看来,美不止流淌在小桥流水间,洋溢在戏曲诗文里,更渗透在广大干部和市民的精神基因中,如同氧原子,微小,静默,却无时无刻不在积聚能量。
  2018年,渭南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如今,在渭河两畔,秦东大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传递着城市的温暖,凝聚着发展的力量,吹拂着文明的新风,点亮着核心价值观的明灯,创造着千万人民的幸福生活。
  上下齐心 协奏一曲创建为民的乐章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了谁?渭南从创建之初便给出了答案:全体市民。
  从2015年创建文明城市之初,三年多的时间,市民切身感受到了创建带来的变化。菜市场更整洁干净了,停车更有秩序了,垃圾分类更加整齐了,城市交通越来越有秩序了……
  总之就是,生活在渭南越来越舒心了。
  唯有上下协作,才能奏出一曲创建为民的和谐乐章。因此,在文明城市创建之初,我市便全面构建起政府主导、全市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体系,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第一总指挥、市长任总指挥,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总指挥,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任副总指挥,30多个市直部门和四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对创建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各级各部门也成立相应机构,市、区、街办、社区“四级”协调联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机关单位各负其责。
  在各级领导重视的基础上,还需要严格的制度保证。为此,我市建立创建指挥部例会及调度工作会议制,实行市级领导包路段、包项目和区级领导包片区的“三包”工作机制,以及市创建办主任、科室包联项目组和牵头部门工作机制。制订下发《渭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意见》《任务分工》及年度《工作方案》,《渭南市dafabet888:严肃创建工作纪律强化责任追究的若干规定》,以制度管人管事,促进了创建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开展。
  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市宣传部长会议对未来几年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出了要求,要对照新的评估标准,补短板、强弱项,特别要补齐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等软件,加快青少年宫、科技馆等硬件建设,从现在开始,就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牢。要统筹抓好各类文明创建,打好主动仗,增强自信心,既增数量,又提质量,力争推出dafabet全省全国级别的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力争2020年把渭南打造成全国文明城市。
  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各县(市、区)也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项任务牢牢抓在手上,精心组织实施,认真制订方案,积极推进工作顺利进行。
  以人为本谱写一段精彩文明华章
  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曾说过,“人类只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唯有城市将永久存在。”千百年来,城市不仅是建筑与街道的排列组合,更是作为人类文明的容器,体现着人类对理想秩序的追求。而今天,我们的城市同样肩负着“文明的使命”:在高楼大厦之外,更要以良政善治诠释何谓“现代文明”。
  怎样理解现代城市文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要让建筑有温度,使冰冷的建筑与热情的服务紧密结合”“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应当把dafabet的公共空间留给市民”“不断提高群众的舒适感、愉悦感和幸福感”,虽然解释不尽相同,但似乎都指向一个核心关键词———“以人为本”,既要全民参与,更要全民共享。
  为此,一场全民参与的幸福接力赛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展开。
  让城市更美好。去年我市实施18条断头路建设工程,在湭河上再架三座新桥,解决城区东西不畅、南北不通的问题。“引黄入渭”使市民告别饮用地下水的历史。华能热电联产项目将彻底解决渭南城区的供热问题。
  让市民生活更便利。成立便民服务中心,缩短审批时限,压缩办事程序,集中办理经济社会事务和行政审批等404项内容,实现群众办事“一门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整合各类为民服务热线,成立“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咨询和求助。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同时,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博物馆、中心医院等一批城市公共设施陆续完工,城区12所新校相继建成招生;此外,抓住国家数字化管理试点城市,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网格状、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完善,社会治安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
  让群众生活得保障。城乡低保人口实现应保尽保,65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健康体检,农村中小学生在营养改善计划中普遍受益;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险保障范围,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城镇医疗保险定点机构,每千名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达到0.86人。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7485元和9415元,增长7.9%和8.2%。
  还人们一片蓝天碧水,持续实施“绿化秦东大地、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全市新增绿地30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5%,严格执行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大铁腕治霾攻坚力度,全面启动“1+10”治污降霾铁腕攻坚行动,秦岭、桥山非法采石得到遏制,全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水、医院污水、生活污水达标排放,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地标建筑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忧乐拼成的地平线;不仅要看经济总量的力争上游,更要看治理水平的勇往直前。在今后的创建中,我们渭南还将实施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一件件地把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也将越来越高。”市创建办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道。
  崇德向善翻开全民参与新篇章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从“渭南标杆”到学雷锋道德模范,从“万条家训进万家”到移风易俗,为了使广大市民文明创建的热情充分释放,我市打造了一批城市思想道德建设的品牌,奏响了文明动人的美丽音符。
  “渭南标杆”品牌效应不断彰显,让人人有榜样可学。去年共评选年度标杆个人27名,年度标杆集体5个,“渭南标杆”百集微广播剧全部录制完成并陆续展播,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全市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3人获“陕西好人”称号。全市评选表彰道德模范27名,华州区教师李晓莉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同时,相继开展五届“十大道德楷模”评选活动,组织道德模范事迹宣讲团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文明单位,巡回宣讲94场次,受众3万余人(次)。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向上向善力量。在全市共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58个,华州区成为全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区,核心价值观走进千家万户。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心城区投入1300多万元,设置景观雕塑宣传600余处,其他形式的宣传1000余处,努力营造“抬头见、低头见、转头见”的价值观宣传氛围。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在中宣部举办的专题培训班上作了经验交流,《光明日报》以“小载体大能量——陕西渭南以家规家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题,对我市以家规家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了报道,华州区被树立为全省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基地。
  志愿服务彰显社会温度。在全市组织开展党员红袖章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达7100人,组建各类服务队320支,开展服务活动29518人(次),与社区困难群众结对950对。以此为带动,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16.1万余人、志愿服务队2100余支,其中,建成区注册7.6万余人,占市区人口的14.5%。“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一大亮点;临渭区交警大队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4名志愿者、1个志愿服务项目、两个志愿服务团队和两个社区受到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9部门联合表彰。
  网络成为传播文明的坚强阵地。开通微信公众号“文明渭南”、新浪微博“文明渭南”,充分利用渭南文明网、微信、微博等平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建多支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共发布精神文明建设相关信息3万余条,官方微博微信“文明渭南”加入中国文明网微博微信矩阵。利用网络面向社会征集好家训3600余条,其中,韩城党家村“刻在青砖上的家训”、潼关杨震“四知拒金、清白传家”的家训被中纪委网站推广。
  如今放眼秦东,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都在向往和追求讲文明、尊道德的生活,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志愿服务、道德讲堂、文明餐桌……这一个个贴着“文明”标签的“渭南品牌”,让市民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充分释放,奏响了动人的和谐音符。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文明,让城市更具活力。我们相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条路上,渭南将更加从容、努力地前行,文明的种子将在秦东大地继续播撒,寄托在每一件公共设施的合理使用上,浸润于每一位市民的日常行为中,镌刻在渭南城市精神的最深处,成为这座城市新的城市禀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