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客户端

图片
首页/ 热点专题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正文

春风化雨吐芳露 采撷德馨香万家

来源: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2017-02-03 00:00

 1月18日,记者步入临渭区盈田社区,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家训牌古色古香,格外引人注目。在居民周腊利家门口,记者看到“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的家训牌。“当时选家训的时候,我一眼就看中这个,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就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女儿身上,教育她们要好好学习,要有知识和文化。后来,两个女儿都考上了大学。”周腊利欣慰而自豪地说。
  隆隆严冬,记者在各个区县、街办、部门看到,他们利用宣传专栏、村居文化墙、公园广场、课堂讲座、家中厅堂等阵地,用匾额、屏幅、册页、图片、书画、展板、电子屏等形式,对好的家规家训进行展示和宣传,让家规家训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让群众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都能体会到真正的文化自信。
  上+下市县联动抓家训
  ——家规家训既是修身持家处世为学的箴言和警句,更是家风民风政风社会的源头和缩影。市委坚持把家规家训看成文化传承、道德教育、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全市开展“万条家训进万家”系列活动,以此汇聚起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凝聚起dafabet的人民群众,激发出更大的改革发展动力。
  面对经济转型、社会转轨、思想多元的新形势、新挑战,如何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浩瀚工程中,精准切入点、找到突破口、攻克新难题,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亟待破解的重大实践课题。
  基于此,渭南市委高度重视,聚焦难题、深入摸底调研,综合分析论证,深刻认识到:家规家训既是修身持家处世为学的箴言和警句,更是家风民风政风社风的源头和缩影。只有依靠传承弘扬优秀家规家训,汇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凝聚干群力量,才能在拓展延伸中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给予清醒认识之后的行动,更有力。市委坚持把家规家训建设作为传承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承载,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聚全民之智,集社会之力,从小切入、做大文章,一场“万条家训进万家”的全民动员战在全市打响。
  如何确保整体推进,关键是构建起“上下联动、党政主导、部门协作、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市委很快成立了“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领导牵头挂帅,下设由市委宣传部负责日常工作的办公室,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家规家训建设,制定了《dafabet888:开展“万条家训进万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专项督查跟进落实,组织专题调研破解难题,并且将此项活动纳入目标责任考核重点推动,确保活动深入开展。
  家训来自群众,又回到群众,发动群众和社会广泛参与是活动开展的关键。我市叫响“万条家训进万家”这个主题,首次采取市县两级同步启动的方式,明确时间统一发声,市县上下同频共振,营造了声势空前、场面热烈的浓厚氛围。
  在这里,“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打的是组合拳,是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识共动,启动仪式当天,市县两级文化、媒体等部门代表以及好家训的传承者就活动开展作表态发言。市县两级书法家现场为群众挥毫泼墨写家规、送家训。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台、陕西网、华商网、渭南日报、渭南电视台等省市十多家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聚焦家训进万家活动,同时发声,营造氛围,更有自媒体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向全省甚至全国进行宣传,扩大了覆盖面,增强了影响力。
  在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出台配套措施的同时,市委“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民主,创新社会治理,修订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以制度机制理事管人,用规矩建设为价值观设置道德底线,充分发挥了制度机制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让各行各业自觉做到言有所戒,行有所规,向上向善,向好向美。
  “在家无陋习、出门有尊严”。这是潼关县南歇马村的村规民约,看上去很简单,但内涵很深。他们一方面要求村里的干部群众在家通过学习、通过修身、通过人与人和睦来改变自身,走向社会,才会以自身的修养、境界来得到别人的尊重。
  在花草维护、环境整治、互助互进、宠物管理等方面,蒲白矿务局南桥社区制定的14条居民公约真可谓“事无巨细”。他们的这些条约实实在在,都是聚焦经常发生在身边的小事,组织社区党员干部一起研究制定的。
  国之栋梁出于家之苗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市委书记陆治原说:“家风和家训既是家庭的精气神,也塑造着社会的精神和灵魂。好的家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征。渭南开展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就是要让好的家风能促成好的社风、民风以及政风、党风,带动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的整体提高。”
  我们相信,随着“传承优秀家规家训培育秦东文明家风”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一条条“好家训”将成为一座座灯塔,引领560万渭南人焕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绘就秦东精神的美丽画卷。
  立+送立送结合育家训
  ——家训出自群众,根植于群众,是每个家庭一代人或者几代人家教经验的凝练和总结,便于传承、记忆。我是将“立”家训与“送”家训相结合,深入群众,深入每个家庭,和群众一起忆家史、帮助群众立家训。并把群众立下来的家训,统一免费装裱,再“送”到群众家中。让立家训的过程,就成为一种教育、影响和熏陶群众育家训的过程。
  好的家规家训不仅在纵向的代与代的延传中确保了家族成员的健康成长,而且在横向的辐射与熏染中产生了“正的外部效应”——对其家庭或家族成员而言不仅是一种无形的规约,而且是一种潜在的人生信仰,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其家风的“流动载体”,到一方就影响一方、熏染一方。好的家规家训能促成好的社风、民风以及政风、党风,好的家风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征。
  活动开展之后,我市面向全国开展了征集“好家规、好家训”活动。历时三个多月,征集来自17个省(自治区)33个市(包括香港地区)500多家庭的家规家训3600余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从中评选出优秀作品65条,编辑成册、深化学习,融会贯通、借鉴推广。与之同时,各县也积极配合。白水县在全县范围内征集好家训及优秀的家风故事,通过征集活动,让群众自己推、群众评,归纳集结成《家训锦集》,并向全县印发。以白水县关工委常委副主任宋增会为代表的老领导、老教师组成的宣讲团,2014年3月开始,利用三个月时间,走进全县7镇1街道办,开展家规家训宣讲活动,宣讲抓家训、立家训、树家训的积极意义。同时,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定好家训”活动,在全县数十所学校的2.9万多中小学生组织家庭会,让学生作为小主人、小家长和家中长辈重温祖传家训,共同拟定家训。带动全县37199人参与,涉及1147户,最终确定103个典型示范户。宣讲团并对这103个典型示范户,逐户进家庭,和群众一起忆家史、立家训。
  47天时间,103个家庭的讲述,感动着采访的同志,更触动着群众内心。最终26万余字的《白水县家教家风集》编撰而成。这本凝结了群众智慧、传统文化的家教家风集,汇集了全县典型示范户的家教家风故事,囊括当代家庭教育的好思想、好方法,凝聚向善向好的正能量。
  在广大农村,许多家庭有教育思想,有教育行为,但还没有形成一套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完整的教育思想。所以,我市在帮助全市群众立起家训的同时,又将立好的家训送回到百姓家中。各县(市、区)委宣传部采取上门送、入户帮的形式,帮助群众把家规家训立进家中,刻上照壁、写入门楣、挂进厅堂,作为处世做人的座右铭。把群众各自选定的家规家训,由镇村统一规格、统一材质、统一格调、统一制作,悬挂在每家每户大门外,接受群众监督。在小葫芦、手提袋、手摇扇上烙印家规家训内容,发放或邮寄给在外工作的渭南籍人士,让优秀家规家训和传统美德时时处处滋润游子心灵。
  走进富平老庙镇笃祜村,一幅幅宣传画,一个个小故事,诠释着传统的孝道文化映入记者眼帘,它似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处处散发着文明气息。村委会主任杨丰收说,村上绘制“二十四孝”、中华传统文化等内容的文化墙2000多平方米,涉及5条巷道,为每家每户“量身定做”家训牌挂在家门口,通过这些宣传影响,村民的觉悟和整体素质都提高了,如今村里孝善之行已蔚然成风。
  记者走进白水县雷牙镇南张村村民刘连会的家,庭院干净,绿树成荫,小风徐徐,让人倍感舒适。在这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里,“诚信立家、勤俭兴家”是影响他们三代人的家训。谈道这个教训的影响和作用,刘连会深有感触地说:“家规家训挂在屋就像请了一位老师,家规家训挂在外是承诺也是监督,家规家训挂店口就是一幅金字招牌,有形无形起到了端正做人、崇德向善、奋发进取的规范激励和约束作用。”刘连会的这几句话,周围人都禁不住为他竖起大拇指点赞。
  像刘连会这样,通过立家训,每个家庭都找到了这个润物细无声却影响着每个家庭成员的精神内核:有的说是孝道、行善;有的说是忠厚、勤俭;有的则要求儿孙们“学劳动、学做人、学过日子。”在这个过程中,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礼仪廉孝忠”的中华民族道德和文化的精神火炬。“好的家风、家教不仅在代与代的延传中确保了家族成员的健康成长,对其家庭或家族成员而言不仅是一种无形的规约,更是一种潜在的人生信仰,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其家风的‘流动载体’,到一方就影响一方、熏染一方。”市长李明远对家训进万家活动有着自己的理解。
  讲+演创新载体传家训
  ——家规家训是家庭精神的内核,是社会价值的缩影。我市坚持筑牢平台、优化载体,将“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与弘扬传统地域文化相结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在集中宣传展示“好家训家庭、好家训村落、好家训社区”的感人故事等活动的基础上,组织文化部门的创作力量,采用快板、戏曲、小品、歌曲等形式,把家训文化送到千家万户,充分发挥家规家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小载体、大能量的作用。
  “这部戏太有生活气息了,陆天女的美丽善良,南志军的执著倔犟就是典型的富平人性格,看完后让人感觉这些人和事好像就发生在身边。”一位观众看完《天女》的演出后如是说。
  这部《天女》讲述的是男主人公南志军驾驶摩托车不慎将陆天女的父亲撞倒身亡,法院判决南志军赔付陆天女家13万元。为了赔钱,南志军变卖家产,白天在外打工,夜晚加班扫街,病倒在马路上,母亲病在医院,就在此时传来了未婚妻退亲的消息,多重不幸让南志军挣扎在人生道路上,陆天女看到此景,要账不成反生怜悯,不仅施救其母,还资助南志军发展烧窑制陶产业,并最终与南志军从相知到相爱。
  陆天女和南志军始为冤家和对头,后来竟然产生了恋情,共同顶着世俗的压力,在农村的经济改革中携手前进。富平县剧团《天女》一剧的隆重推出,正是以真诚和善良的春风,呼唤着整个社会的传统美德,呼唤着社会文明。
  《天女》正是我市近年来打造的反映好家规家训主题的精品力作,与《下辈子还要你当妈妈》晋京演出。我市还精心打磨了《洽川人家》《汉太尉杨震》等剧作,在突出地域文化的同时,把家训文化送到千家万户。
  市委还成立以道德模范、先进典型、标杆人物为主体的“百姓宣讲团”,围绕孝老爱亲、和睦邻里、明礼诚信等主题开展巡回宣讲上千场次、听众百万人次,以身边的家规家训所蕴含的故事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截至目前,“渭南标杆宣讲团”已成功举办两期,来自各行各业的标杆人物和集体,满含深情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动人故事,受众在感动中汲取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
  同时,市上还以渭南城区主要路段为依托,委托中省文化传播公司进行创作打磨,在沿路醒目位置设置家规家训标语、家训公益广告、家规家训张贴画,精心打造与城市文化相适宜、造型优美舒心、具有地域特色的“家规家训”主题街道。通过外部氛围的营造,努力提升家规家训的叠加效应。
  将家规家训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推进家规家训教育入校园、进课堂,组织开展“传承我们的好家风”“好家风伴着我成长”“家训入校感恩行”“家训主题班会”“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家庭学校联动、家长小孩共动、教师学生互动,共同制定家规家训,召开班会说家训,组织家长谈家训,开展活动传家训,共育秦东新风尚,以优良家训立德树人、薪火相传。
  去年农历六月初九,白水雷牙镇南张村第十六届“敬老爱幼节”表彰如期举行。在村里小广场上,数百名村民受到表彰,奖项涵盖“孝顺好儿女”“互敬好婆媳”“和睦好夫妻”“教子好父母”“和睦好家庭”等十多个奖项。宋亚娣是这次受表彰的好媳妇之一。她数年如一日伺候公婆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父老乡亲。
  “将家规家训与创建‘最美家庭’、美丽乡村、优美庭院等活动结合起来,以‘村风评议’倡导新风尚,以‘最美’引领新风尚,以‘道德品牌’培育新风尚,唱好大合唱,唱响最美歌,推动全体村民形成知荣辱、树新风的良好环境。”雷牙镇南张村支部书记党文哲对记者说。
  “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开展“道德模范”“好媳妇”等评选活动,15位“孝老爱亲”模范入选“陕西好人榜”,发挥各类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
  市上还充分利用各类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以电子显示屏、楼宇车载电视、户外广告牌、宣传橱窗等,大力度、经常性宣传家规家训内容,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起市县两级家规家训数据库,收集优秀家规家训8000余条,在陕西网开设“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专题网页。
  在市级媒体开设“传承优秀家规家训培育秦东文明家风”专栏,采取专家解读、新闻追踪等方式,挖掘最接地气、贴近群众的家规家训故事。搭建QQ、短信、微信、微博等平台,围绕家规家训主题与群众互动交流,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增强了家规家训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如今,随着家规家训系列活动的开展,渭南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文明素养都大幅度得到提升。忆家训、立家训、传家训早已在村庄、企业、社区、学校落地生根。群众纷纷感慨地说,自家的娃娃近来感觉“顺溜”多了;干部尤为感慨,家风好了,村风好了,就连村民的思想工作也好做了,村上各项工作也好开展了;做生意的能人也在诚信经营下生意越来越火了!
  家风,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从小到大都须遵循的祖训,是能够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我们每个人都流淌着先人的血液,承载着先人的基因,传承好‘家风’,既是出于对先人的崇敬,也凝聚着对后代的美好期盼。通过家训家风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百姓对‘家’的认同,也提升了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玉娥说道。
  亲+清家庭助廉树家训
  ——国以家为基,家以廉为贵。市委紧扣域情实际,发挥家规家训资政育人的作用,主动作为拓展延伸,打造家庭助廉升级版,从小切入探索出了一条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子。
  的确,和普通人相比,领导干部家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的人格与作风,进而影响到党风政风,乃至社会风气。因此,渭南市以“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开展为契机,狠抓领导干部家风建设。
  在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中,来自我市60个部门的60多名领导干部纷纷亮出自己家的家训家规,“乐思好学,崇善有为”“做人做事要踏实”“行善积德,尽忠尽孝”……并畅谈了这些家训背后的家风故事。
  “我家的家训是‘家学传世、道德文章’八个字,这是从我太爷爷一辈传下来的。在我很小的时候起,父亲就经常用这八个字教育我,多少年过去了,家训始终铭刻在我心中,现在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境时,我也总是按照这八个字的内涵,作出无愧于心的选择。”渭南一位县级领导说。据了解,我市400多名科级领导干部认真梳理、研究、确立自己的家训家规。
  在渭南,不止领导干部,广大党员也成为群众学习看齐的榜样与标杆。市上坚持把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视为反映作风的一面镜子、透视党风的一个窗口。围绕“给子女留什么”这一根本问题,以廉洁齐家、廉洁修身为主题,组织开展“万名党员忆家训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启迪党员智慧、净化党员灵魂、约束党员言行、激励党员奋进,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自韩城市党家村《刻于砖铭于心》的家训家规专题片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首页头条栏目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反响,各地网站网民踊跃转发分享。
  韩城市纪委第一时间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观看《刻于砖铭于心》专题片。全市各部门积极响应,将学家训、传家风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干部思想作风纪律教育和“两学一做一争当”活动相结合,严肃工作纪律、强化工作制度、匡正社会风气,全市党员干部认真记写党章、熟记入党誓词、按月上交党费,并签订公开承诺书,接受群众监督。党员干部积极示范带头、爱岗敬业。各部门结合行业特点开展“看家训、学家训”活动亮点纷呈,先后组织观看家训专题片100余场次,撰写心得体会300余篇在学习专栏展出。在韩塬大地掀起“学家训、传家风、转作风”的新热潮。
  “崇文敬德,勤俭持家。长幼有序,和睦安宁。谨言慎行,诚实守信。外圆内方,刚柔相济。顺势而为,量力而出。浩然正气,邪念莫侵。事在人为,志在砥砺。常自反省,健康身心。”这是一位普通党员马桂芳为自己家庭定下的家训。
  “通过‘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让党员干部梳理或确立家训家规,就是一次自我教育和自我净化的过程。”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积极营造常吹家庭“廉洁风”,念好家庭“廉洁经”,算清家庭“廉洁账”,守住家中的“廉洁门”的良好氛围,涵养浩然正气,共建幸福家庭,共创和谐社会,以良好的家风转作风促政风正民风。
  “渭南市创新载体,开展的系列家规家训活动,把塑造好的家风家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与推动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相结合,贴近百姓,带着温度,生动活泼,接地气、见效果,达到了提升群众道德文化软实力,传播向善向好正能量。为各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一位新华社记者在渭南采访后感慨万千!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建秦说,“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一肩挑两头——既肩负着贯彻市委决策的重任,也肩负着让决策落地生根的责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正、社风淳、国风清。在省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已在全市城乡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共识,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只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市县联动抓家训,立送结合育家训,创新载体传家训,家庭助廉树家训,才能为文明乡风、廉洁政风、崇廉社风提供丰富滋养、注入不竭活力!